伸缩缝堵漏处理使用的是化学灌浆方法,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具体施工步骤:
A.表面清洁:清洁裂缝周围约10厘米的混凝土表面,找出裂缝的位置和水源。
B.开槽或钻孔:用切割机在渗缝左右3厘米处切割6-8厘米深的接缝,准备开槽。
C.凿槽:手工凿出深度为8厘米(施工缝)或6厘米(内衬裂缝)的沟槽,一般凿出内大外小(4厘米)的倒梯形沟槽,以保证外用防水层的厚度为2-3厘米。
D.预埋注浆管:供水管道与预埋套管接头之间的漏水,漏水点应凿毛至不超过70毫米,用水冲洗干净,安装麻绳,1-2根注浆管导流管应预埋封堵材料。
E.灌浆:堵漏材料的防水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从灌浆管注入水泥浆;根据附近相应注浆管流出的浆液来判断注浆效果,力求浆液充满缝隙并均匀分布;灌浆压力控制在0.3-0.4兆帕,一般通过现场试验确定。灌浆完成后,应使用铁丝紧固灌浆喷嘴,以防止浆液流出;灌浆硬化后,切断灌浆管。
F.刷浆找平:防水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喷湿修补区域,刷1: 2普通砂浆找平,厚度0.5-0.8厘米
G.固化:3天内喷涂固化
化学灌浆注意事项
对于点漏灌浆,先注入的水量较小,然后注入的水量较大。周向裂纹自下而上依次注入;水平或倾斜裂缝从水量较小的一端注入较大的一端;表面泄漏按从外围到中心的顺序注入。
灌浆结束标准
其原理是地表渗漏水是否被有效堵塞。灌浆期间疏通和堵塞的技术措施:灌浆期间现有渗漏水的堵塞应考虑在孔上。疏浚和灌浆应在灌浆期间进行,即应先注入泥浆。当泥浆从渗漏水中溢出时,泥浆浓度应逐渐变化,并应调整泥浆的凝胶时间,以便通过灌浆从内向外疏通和堵塞渗漏水。如果在灌浆过程中,部分漏点不能达到泥浆溢出的目的,则应对漏点进行钻孔和灌浆,以从外向内填充和堵塞泥浆。
四、 漏水原因分析1.对防水工程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在一些地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认为渗漏水对结构的安全性影响不大,未对工程的地下水环境规律进行分析。因此,在防水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程序被简化,没有有效的防水方案设计,导致工程竣工后出现渗漏问题。
2. 工程水文地质资料掌握不全或不准
钻探资料少,未按要求进行;凭借其他资料,未加验证,使用年代已久远的地质资料来推断所建地下工程地区的水文地质情况,而造成设计的防水方案失误。
3. 结构设计与防水设计处理不当
防水设计与工程结构设计未很好结合,结构形式设计过於复杂,不利於防水;防水和管道线路没有很好的配合,其细部结构不当,往往成为地下水渗入的主要通道。
4. 施工质量不良
在防水混凝土施工中,为作业方便,任意加大水灰比;捣固不密实或捣固过久,表面浮浆过厚或漏捣以致出现蜂窝和鼠洞,混凝土中混入杂物,绑扎铁丝穿透混凝土层,出现露觔;砌体缝灌浆不饱满,混凝土或砂浆养护时间不足,表面乾燥,聚冷聚热,均引起裂缝而渗漏。
5. 竣工后工程维护不好
工程竣工后,市政管道和路面没有及时敷设和维修,甚至结构长期浸泡在污水中,使得原有的防水层遭到破坏,以致渗漏;覆土回填时,作业不慎损坏了原有的防水层;处於流沙地带的地下工程,由於长期抽水基础下层产生不均匀沉。